
圖說:戀鄉太行水鎮以其獨特的北方水鎮風韻,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度假。(圖周聖浩提供)
在中國大陸的華北大地上,京(北京市)津(天津市)冀(河北省)一直都是近代中國大陸政治上的重要存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京津冀地區面臨著資源分佈不均衡、產業相似性過高等問題:北京有著人口過度聚集、交通擁堵、房價過高等民生問題;天津的產業結構偏向傳統產業,產業跟城市規畫都有待升級;而河北省則面對區域發展不平均、傳統工業和生態環境都需要改善的難題。故此在2014年,北京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規劃,希望能打破行政上的壁壘,實現資源共用、優勢互補等效果。
做為清朝的直隸總督署和北洋政府時期的河北省省會所在地,保定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保定現正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積極融入京津冀大市場。比如長城汽車做為保定的重要產業支柱,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其生產的汽車不僅暢銷國內,還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為保定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外,位於保定定興縣的京雄農穀蘭花產業園,也與臺灣「蘭花大王」景文德先生合作,逐步成為集熱帶蘭花品種研發、生產、銷售、觀光、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將蘭花產品透過便利的陸路、鐵路交通銷往京津冀各地,推動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升級。
在旅遊產業方面,除了保定原有的古蹟遺址,更憑藉著依靠縱貫南北的太行山之優勢,打造了戀鄉太行水鎮,以其獨特的北方水鎮風韻包含了鄉風鄉韻鄉愁,並結合美食、民俗、非遺和康養等多元概念,吸引了大批京津冀遊客前來度假,成為網紅打卡地,年遊客接待量達 300 萬人次,促進了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周邊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不同於保定,雄安做為一座新城市,具有承接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總部等資源的使命,用以緩解北京人口、資源和環境壓力,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佈局中重要的一環。為了達到以上目標,雄安在民生資源上也不斷地提升中,比如北京第八十中學容和第一高級中學教育資源的引入,為雄安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基礎;雄安宣武醫院的建設,將提升雄安新區的醫療服務水準,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保障。前兩者都是將已有的北京優秀教育、醫療資源逐步轉移至雄安,以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在生態建設方面,白洋澱作為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其生態環境的改善對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近年白洋澱生態環境得到了大力保護和修復,通過實施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白洋澱澱區及上游河流水質全部達到滿足魚蝦類的越冬和洄遊需求,為許多水生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更為雄安新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保障。
保定和雄安,這一老一新的城市,都正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於經濟、產業、創新、生態等多領域逐漸實現突破發展,並加快建設成為京津冀地區交通發展的樞紐城市,也為未來承接來自北京、天津等地的龐大資源做好充實的準備。

圖說:雄安會展中心設計理念以東方美學建設,展現雄安風貌。(圖周聖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