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服務第一位 天津靜海政務優化企業營商環境再進化

圖說:前來辦事的市民佩戴口罩,在有序配合完成測量體溫、查看健康碼、掃碼登記等疫情防控要求後,進入辦事大廳。

作為為天津靜海區民眾服務的靜海區政務服務保障大廳,每天上午,打開大門便開始熱絡起來。然而這扇門,打開的不單單是民眾的辦事管道,最重要的的則是縮短的了政府與民眾、政府與企業之間的距離。長年來,靜海區政府為了全面提高政務服務水準,區政務服務辦組建專業的服務團隊,與區市場監管局密切配合,免費為企業登記辦件人提供綜合服務,實現企業設立、變更“一窗通辦”“無憂一次辦”零費用一天辦結的相關服務。實現了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受理,為企業開辦實現“全面的加速度”。

“陳先生,這是您的營業執照,請拿好。”申請開辦企業的陳先生在服務大廳提交材料後,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同一時間,企業設立相關資訊已通過數據共用系統將相關資料推送至稅務、社保等部門辦事後臺,半天不到,陳先生的企業全套“出生證明”就已“新鮮出爐”。手拿燙著金字的嶄新營業執照,陳先生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太方便了,該辦的證件一個也不少,一分錢也沒花!”

不斷地優化企業在地方的營商環境是一場需要長期努力奔跑的賽道,靜海區政務服務辦透過制度改革和創新,堅持在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樹立起制度改革的標竿,已服務為最大的意識,堅持持續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真正發掘到在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上的需求,進而進行程式的優化,呈現出最大的效果。

圖說:服務視窗,是辦事群眾與辦事人員交流溝通的重要載體。區政務服務辦設置的服務保障大廳,讓政務審批靠前一步。

“我只用跑一個窗、交一套材料、填一張表單,就把事情辦好了。”抽空來辦理業務的趙女士接過辦事人員遞過來的材料,給出了“非常滿意”的服務評價。

“非常滿意”的服務評價背後,是一次以“微創新”推動“微改革”的靜海探索,重點在於打破多個部門的資訊壁壘,這樣的“大綜窗”模式使各項政務服務舉措更便捷高效,更接地氣,更暖人心。

圖說:為了更優化服務品質,靜海區政務辦專門設立的反映窗口,讓人更安心。

“我們現在對建設工程類專案實行全程‘代辦’‘幫辦’,切實提高建設工程類專案審批效率。”靜海區政務服務辦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設置了‘辦不成事’窗口,實行涉企問題提級辦理機制,解決專案在審批過程中遇到的各類難點問題。”

目前,靜海區已有31個單位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入駐率超過80%,實行“你承諾我審批,你失信我撤銷”審批機制,行政許可事項“一次辦”達到85.4%,實現企業設立登記0.5天辦結,零費用1天辦結,網上辦事率達到85%,全程電子化登記率達到100%。

不僅如此,按照“輻射建點、重點實施”的工作思路,靜海區政務服務辦向企業數量相對集中的大邱莊鎮下放企業登記初審許可權,投入使用商事登記智慧工作臺,實現企業登記“就近辦”,將營業執照“同城通領”變為現實。

一項項政策改革,讓建設專案審批時限得到了進一步壓縮。天津市興盛泰鋼結構有限公司建築用鋼結擴建廠房及附屬用房專案,則是靜海區政務服務辦投資專案科近期一直跟進的專案之一。“想快點把專案的各項手續辦結,好展開下一步的工作。”專案負責人說。

單就審批過程來說,專案服務專班極力精減環節,免除了施工圖審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審查。“我們推出了首個利用簡易低風險方式審批專案,從企業獲得土地到完成不動產登記不到14個工作日完成。”服務專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辦事不求人。”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這些“最”背後,便是以用戶思維為主導的優化靜海企業的營商環境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