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 善各家之長 !粵菜烹調多樣善變 用料奇異廣博

圖說:越秀五羊雕像在廣州越秀山木殼崗上,是著名雕塑家尹積昌等根據五羊的傳說創作的。(圖朱明甫攝)

位於東南地區的廣東省,簡稱「粵」,廣東省,簡稱“粵”。因古地名廣信之東,故名“廣東”。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同時也是全國光、熱和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是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址,更是有中國大陸的南大門之稱,處在南海航運樞紐位置上。漢代時期,徐聞古港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正式翻開了中西方國與國之間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頁。

而粵菜是十二大菜系之一。粵菜源自中原,傳承了孔子所宣導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中原飲食風格 ,因此粵菜做法比較複雜、精細。  廣府菜是粵菜的代表,自古有“食在廣州,廚出鳳城(順德)”、“食在廣州,味在西關”的美譽。這次文化遊記的拍攝團隊走進廣東省的粵菜發源地的廣州,探訪中國十二大菜系的粵菜。 

       粵菜歷史悠久,源自中原,其起源可追溯至漢代初期,歷經千年發展後,到了晚清已逐漸成熟。因其地域物產豐饒,其食材唾手可得,烹而食之,因此養成的喜好鮮活、生猛的飲食習慣。伴隨著時代變遷,中原移民不斷南遷後,帶來了的中原飲食風格,使粵菜既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采外來及各方面的烹飪精華,再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菜式繁多、烹調考究、質優味美的飲食特色。近百年來已成為國內最具代表性和最有世界影響的飲食文化之一。

粵菜具有海納百川的根基,善於取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常學常新。粵菜的移植,並不生搬硬套,乃是結合廣東原料廣博、質地鮮嫩,人們口味喜歡清鮮常新的特點,加以發展,觸類旁通。

圖說:烧鹅是粤菜中的一道传统名菜,烧鹅源于烤鸭,它以整鹅去翅和头烤制而成。成菜腹含卤汁,滋味醇厚。(圖朱明甫攝)

此次拍攝工作得到了廣州酒家集團、南園酒家、泮溪酒家的大力支持。攝製團隊拍攝了廣州文昌雞、百花煎釀鴨掌、特色蒸桂魚、八寶蓮皇鴨、泮塘五秀、至尊燒鵝皇、南園大利湯、金蠔大花菇扣原條黃玉參、骨香斑魚卷等具代表性的粵菜傳統特色美食。為了更加瞭解粵菜的文化淵源及人文連結,拍攝團隊還到了廣州塔、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陳家祠、廣州博物館、五羊雕像、永慶坊、李小龍故居、八和會館-鑾輿堂、荔枝灣、南沙天後宮、創想灣、瓦罐咖啡、寶墨園、北京路步行街、大佛寺等地拍攝廣東省廣州城市面貌和人文風情。

探尋底蘊豐富的粵菜文化,僅用一周的時間拍攝,雖稍顯倉促,但在相關單位的用心協助下,卻不減拍攝團隊用心將富含深厚文化底蘊的粵菜,透過鏡頭推薦給更多的臺灣民眾,希冀透過影片的傳達,將這些傳承已久的廣東飲食文化,原汁原味的呈現到大眾視野裡。